潛意識 – 制約反應

十九世紀末,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Pavlov)利用骨頭與鈴聲對狗隻進行實驗,就是著名的「巴甫洛夫的狗」。

給一塊骨頭予狗,思想上牠會聯想到食物,情緒上感到高興,同時生理上唾液大量分泌;在狗耳邊搖鈴,思想上牠會對鈴聲產生好奇,情緒及生理上亦無甚變化。骨頭與鈴聲風馬牛不相及,巴甫洛夫卻以兩者試驗出「制約反應」,實驗初期,他餵食時均在狗耳邊搖鈴,並紀錄其唾液分泌。一段時間後,即使沒有食物,只要鈴聲響起,狗也會誤以為是餵食時間,大量分泌唾液,這明顯的生理變化就是「制約反應」(Conditioned Reflex)。

實驗可見,透過重覆餵食響鈴的餵飼方式,令狗把進食的想法和高興的情緒,與鈴聲連結了,以致一聽到鈴聲即垂涎三尺。籍人為干預將兩件無甚關係的事情連結,以得到相同反應,心理學上稱之為「古典制約」。這種反應看似只能應用在動物身上,如馬戲團馴獸﹑訓練寵物,但你有否發現,司空見慣的電視廣告及海報,就是對我們的一種制約行為?

走在街上,不難看見五花八門的化妝品廣告,都以大眼紅唇美女作招牌,各種海報重覆映入眼簾,制約我們的大腦,將化妝品與一式一樣的美女連結,認為只要使用了化妝品,定必煥然一新,與海報上美女如出一轍。電視上的跑車廣告亦然,跑車配以美女在旁騷首弄姿的片段屢見不鮮,大腦把跑車與美女連結,認為只要得到跑車,離獲得美人亦不遠矣。

不僅於市場消費方面,我們從小的學習方式與養成的習慣也跟制約反應息息相關,假設每當孩子闖禍,父母都先目露兇光,狠瞪孩子再責罵或體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狠瞪及責罰連結,即使在街上或學校瞥見兇悍的眼神,都會聯想到將要受責,並感到害怕,甚至不由自主地想逃避。

如此看來,制約反應似是用於限制和控制,甚至為人帶來難以磨滅的陰影。其實只要用得其所,所謂的制約亦能成為我們的幫助。例如常用作發展人內在潛能或跨越心理障礙的「火行」(Fire walk),背後原理亦由制約反應所發展而成。人們對於炭火上行走的反應均是恐懼及痛楚,但受到教練的鼓勵及引導,都能鼓起勇氣抬頭挺胸走過火路,得到無上的成功及滿足感。課程結束後,每當他們面對困難,只要看看從「火行」帶回家的焦碳紀念品,又或者回想當時的情況,將困難和挑戰連結至成功後的滿足感,在學業或事業就能有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