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改寫了我的記憶

筆者幫助病人處理心理問題時,他們經常會詳細講述過往的回憶和經歷。很多人都認為大腦記憶就像一部錄影機,可以隨時「回到」畢業典禮、浪漫婚禮、子女出生等時刻,重溫當中細節。究竟事實是否如此呢?

美國加州UC Irvine專注記憶研究權威心理學教授Elizabeth Loftus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提問方法去改變大腦記憶。 實驗當中,她讓參與者觀看一段兩輛汽車相撞的影片,然後請他們估計當時車輛的行車速度,以及是否有玻璃破碎。她在問題當中使用了不同強度的動詞:分別是觸碰、碰撞、撞擊或粉碎。例如:兩車”撞擊”時的車速大約是多少? 結果發現,在問題中對用詞作出極微細的調整,已經足以改變參與者對車禍的記憶;越強烈的動詞, 參與者記憶中的車速會越快,越有機會表示他們看到破碎的玻璃。事實上,片段之中從來沒有破碎的玻璃出現。

大腦記憶還可以無中生有 —– 植入記憶 (Memory implantation)。Loftus 在另一項研究中,讓24位成人參與者回想他們幾件童年往事,研究人員會主動利用暗示式問題,加插一樣從來沒有發生的事情 —– 在商場中迷路,然後請參與者在接下來的五天,嘗試回憶事情細節並記錄下來。結果顯示竟然有25%的參與者認定自己小時候曾在商場迷路,一位參與者更聲稱在迷路過程中獲得一位老人幫助,同時詳細描述老人的衣著。

當我們回憶前塵往事時,會從大腦讀取記憶,之後再重新儲存。在讀取與儲存過程當中,我們經常會對細節進行修改,令事情更加符合的自己經驗或感受。人腦記憶並非完全可靠,回憶往事時,要多聚焦開心事情,讓快樂回憶變得更加真實細緻,成為生活當中的動力和能量。

作者為腦神經心理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