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14年預測腦退化

上星期在電台節目和主持人鄧達智探討死亡、善終和善別這令人沉重的課題,節目播出後,引來頗多迴響。面對生老病死,許多人都認為最害怕的並不是死亡,身體機能退化和長期受疾病折磨才是令人最恐懼的事情。

過去幾年,筆者專注於治療與大腦相關的疾病,其中令人感慨的是愈來愈多老人患上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不管從前你是如何精明能幹,就如光纖之父高錕博士,一旦患上阿茲海默症,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就只會不斷退化,令人哀傷。藥物治療,即使配合最新的醫療技術例如腦磁激療法、高壓氧治療和RECODE療程,認知能力可能得到局部改善,但要完全逆轉阿茲海默症還是遙不可及。

2020年平安夜那天,德國和荷蘭的科學家研究團隊正式發表有關及早診斷阿茲海默症的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對203位自覺認知能力開始下降人士進行詳細臨床檢查及認知能力測試,確定並未患上阿茲海默症,然後抽取血液樣本分析。利用團隊專利研發的免疫紅外線感應技術(Immuno-Infrared Sensor, IIS),量度血液中beta Amyloid蛋白(簡稱Aβ)分子結構的錯誤摺疊情況(misfolding)。阿茲海默症的其中一個主要特徵就是腦部大量堆積Aβ蛋白,影響脈衝訊號傳遞,導致神經網絡退化。

研究發現,IIS檢測確定22個血液樣本含有錯誤摺疊Aβ蛋白,這22位人士在隨後6年之內先後確診阿茲海默症。研究數據進一步分析指出,IIS技術配合相關血液生化指標,可以在臨床確診腦退化症之前14年,預早評估患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今天我們仍然無法超越死亡,可幸的是在生與死之間,醫療科技不斷幫助我們積極預防、面對和治療身體退化,改善生活質素。

作者為執業臨床心理學及腦神經心理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