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快樂,但是否人人都可以快樂?我們希望擁有「心想事成」的能力,以為如果事事如意,我們便可以得到長久的快樂。先不要說這並非一個實際的期望;縱然面對人生必經的困難逆境,我們亦很自然把原因歸咎於環境遭遇,深信只要事情改變,脫離「苦海」,就可以回復快樂。可惜,我們往往發現縱使環境改變,我們心情依舊。與其懷疑人生,不如想一想到底快樂有沒有真相。
相信很多人都想像過,如果他們中了六合彩就會變得很快樂無憂無慮。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研究就追蹤一班中了彩票的人,記錄了他們的心理狀況(1978年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結果發現他們的開心指數在中獎後確實顯著提升,但數個月後卻復歸平淡,開心指數回到中獎前的水平。這印證了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享樂適應 (Hedonic Adaptation)。
享樂適應 (Hedonic Adaptation) 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指即使我們經歷重大的開心或傷痛的事,隨著時間過去,快樂指數都會恢復到從前的、個人的基礎水平(baseline),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基調(Emotional Tone)。生活中發生一些開心事,例如升職、去旅行、甚至中六合彩,的確會令你的快樂水平上升。但人在平均3個月後,就會慢慢習慣。快樂的感覺大大聲來,細細聲走,直至不再被留意。原本不快樂的人仍然不快樂,反之亦然。
如果開心的事會貶值又控制不了,這顯然並非快樂的法門。提升個人的情緒基調是必須的,方法卻不必每每驚動情緒。情緒基調的培養紮根於穩定的作息習慣,帶氧運動,生活規律,讓大腦平穩地運作。生命裡重大的開心事並不常有,倒不如學懂知足感恩,讓你的情緒習慣在每天的小事中感到快樂,慢慢提升情緒基調,讓自己成為一個原本就快樂的人。當然,在成長中一些或許你已經忘記了的經歷起跌,都在影響你的情緒基調,找回自己比不斷尋開心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