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先後來了幾位小朋友的新症,求診的問題是關於日常生活行為、學習表現或脾氣等等。然而,他們的父母都不約而同地提及子女日常生活裡有缺乏專注力的情況。忽然間,缺乏專注力的問題就好像是影響著每一位小朋友的現象。
心理學有很多關於專注力 (Attention) 的研究;腦神經心理學專科
(Neuropsychology) 對專注力的量度、分析及其功能的理解尤其深入,並且認定專注力是人類大腦所有思考和認知過程的最基本元素。簡單來說,我們需要將注意力放在某一特定的事物或事情上,繼而才可以進行理解、分析和處理。
我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 在生活裡被一些沉重的事情或煩惱所困擾,又或是一些令自己十分高興和興奮的東西吸收住,對身邊的人和事,即使是擦身而過,也好像視而不見。相反,要專注在一些沉悶的事情、乏味的工作,或是冗長的工作會議,思想很容易就開小差,飄到一些自己關心或開心的東西,例如晚上和朋友的約會,放假到那處旅行等等。
小朋友和成年人比較,一個很特別的情況是小朋友對四周身邊事物的好奇心比成年人大很多。這是成長過程的一個正常現象;由此,可以讓小朋友更加理解身邊的人和事,接觸和學習更多的東西。要讓小朋友專心學習一樣知識和技能,又或是專注閱讀一篇文章或故事,首先需要讓他們對這些東西產生興趣,在過程中有正面或開心的感覺,這樣專注力才可以維持下去,「恆心」才有機會慢慢培養出來。
「……我想爸爸媽媽多一些時間陪我,例如我上游泳班的時候我很想他們和我一起去,我想他們看到我愈來愈叻,不是單單要知道我的速度比上次快了多少。」
一位接受心理治療的小朋友在他給治療師的信中的一段心聲。除了腦部發展、基因傾向等生理因素以外,生活環境、學習和功課的要求、日常生活的節奏和四周的人和事,在在都直接影響著小朋友的專注力。而我們更必須肯定,父母和子女的溝通和關係,是影響小朋友的專注力、學習能力和興趣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